『萬曆十五年』。看似一個遙遠的年代,其實這也是一本歷史學家黃仁宇,寫出他最盛名的著作。本書原為英文版,出版前曾因涉及層面太廣,如宮廷生活、妃嬪恩怨、朝廷權力鬥爭、官僚、社會文化傳統及思想差異.......等。業界均不願承印,最後才由耶魯大學出版社發行。中文版則由台北食貨出版社出版。

  書中所敘主要有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學士申時行、張居正、御史海瑞、總兵戚繼光、知府李贄等。他們或身敗、或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有些與唸過的歷史課本書中的認知差異太大!書中透過六個人物的刻畫,見證平庸無為,是中國衰亡的致命傷,反思台灣近年來的現實寫照,表面雖是波瀾不驚,政壇卻暗潮洶湧,大選將屆,前途如何?後人自會有人論斷。不在此贅述!

  明神宗─萬曆皇帝九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萬曆登基之初,就以他高貴的儀表,給了臣僚們深刻的印象,他的聲音發自丹田、深沉有力,並有餘音裊裊的氣魄,從各種跡象看來,他確實是一個早熟的君主,在位前十五年,曾勵精圖治、勤於朝政,一度呈現中興景象。

  後來他卻被朝臣的鬥爭與宮中繁文縟節,侷限的無可伸展,於是乾脆十四年不上朝,拒見文武百官,雖然奏摺照批、政事依然進行,但已阻斷了君臣之間溝通的大門,自鎖在深宮的萬曆還被批奢侈懶惰,享樂至上的宮廷生活,甚至傳出德妃、恭妃等嬪妃恩怨等傳聞,加上立儲問題,也是弄的焦頭爛額。

  申時行雖然不是萬曆皇帝的五個蒙師之一,但後來他擔任的功課最多,時間最長,能擔任皇帝的老師是難得的際運,也是位極人臣的一個重要階梯。因為皇帝還是太子時,即應受傅於翰林院學士就讀,就算登基之後,還必須參加『經筵』,講值者必須是在政治、學術、道德諸方面,有出類拔萃的表現,是眾所推服,徹底了解國事的思想家。

  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之後,繼任者為張四維,但沒多久即一病不起,資深的大學士也相繼病死,因緣際會就尤申時行接任。由於他為人溫和謙讓,不會趾高氣揚,所以在開始的政治風暴中,還能置身事外相安無事。

  但後來也牽涉到如:科舉文官制度、權力鬥爭〈保皇黨、東林黨〉、稅收、立太子之爭、及道德問題,在一場悲劇的衝突中,弄得灰頭土臉,前後十一次請辭,最後以健康問題,皇帝才批准他的辭呈,回籍調養。

  張居正在萬曆之初,確實是忠心耿耿,全力輔佐萬曆皇帝,包含他臨朝前都會預先寫好紙片,讓這位小皇帝邊看邊回答各個官員的呈奏請示,讓一個尚未成年的兒童,簡單的履行皇帝的職責。

  尤其是當時的首輔高拱,自以為是先皇的元老重臣,不把新皇帝放在眼裏,太后也只不過是婦道人家,這種狂妄跋扈是和人臣的身分不能相容許的!幸而上天保佑,還有忠臣張居正在。他立即獻計建議採取斷然措施,免除高拱職務讓他告老返鄉,張居正在艱危之際,保障了皇室安全,建立如此殊勳,取代高拱為首輔是理所當然之事。

  除首輔之外,張居正又掌管萬曆的教育事務,五個主講經史、兩個教書法的老師和一個侍讀都是由他一手任命,他還編訂了講章,作為萬曆的教科書,有機會還會親自講授。

  張居正似乎是智慧的象徵,他眉目軒朗、長鬚、而且注重修飾、袍服每天都像嶄新的一樣、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儀表一致,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辭簡短準確,使人無可置疑,頗合中國古語:『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他在萬曆皇朝有許多的建樹,不在話下!

  樹大招風,當然會引起他人的忌妒,以致後來遭受許多參奏,如獨攬人事大權任免不公、稅收問題、丈量國土弊端,作威作福、甚至有一次旅行,排場浩大、氣勢煊赫,錦衣衛均呈報御前,更引人注目的是張居正行經各地都有一隊總兵戚繼光派的烏統手伴隨,烏統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最後在萬曆力挺下有驚無險。

  但是有了一次參奏,後續更引起一連串參奏。1582年張居正一場疾病與世長辭。他的功過應該已蓋棺論定。但半年後又有人參奏他:欺君毒民、接受賄絡賣官鬻爵、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大權......等,兩年後萬曆終於下旨抄家,大舉清算,抄沒財務一百一十台車、白銀四十萬兩。

  御史海瑞在這本書中,被形容為一位古怪的模範官僚,前後相繼任浙江淳安知縣、嘉興通判、戶部主事、應天巡撫和右都御史等職。他尊重法律,前幾個月電視台播出的大明王朝及海瑞罷官,就展現了他的形象和風格。

  嘉靖四十四年任戶部主事時,爲了給明王朝『求萬世治安』,上疏指斥皇帝昏庸無道,被執入獄,嘉靖皇帝死後〈隆慶即位─萬曆的父親〉才穫釋複職。他爲官清正廉明,執法無私,敢於打擊豪強權勢,熱心爲平民百姓辦事;特别是強迫大地主退還所占農民田地,貫徹實行一條鞭法和疏浚吳淞江、白茆河等,大都有益於人民的生產與生活。

  在巡撫任内,『禁絕饋送,裁革奢侈』,『振風肅紀,遠近望之,隱然有虎豹在山之勢』。這對整飭當時貪污賄賂公行的官風,起了積極的作用。在法律思想上,強調嚴格執行和遵守封建法制,認爲『成法之壞久矣』,爲了補救當時法紀松弛的弊病,隻有『複祖宗之成法』,『惟此民困可蘇,舍此不可言治』。在聽訟理獄的實踐中,主張『通民隱,抑強横』。

  他認為如果政府發給官吏的薪給微薄到不夠吃飯,也應該毫無怨言不應貪瀆,所以萬曆十五年他官至二品,死的時候僅留下白銀二十兩,居所僅能以葛帷敝籝來形容,最後還是由以前的同僚募捐了一些錢幫他殮葬。

  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戚繼光是剿滅倭寇的名將,前幾年我去秦皇島旅遊才知道,山海關一帶的長城也是戚家軍建造的,但是課本上沒有告訴我們戚繼光的晚景如何?

  戚繼光不但是戰功顯赫的武將,有許多的軍事著作,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在福州有一座戚繼光紀念館,陳設了他一生的功績。有機會可去參觀。

  在明朝武將領兵作戰和文官集團的施政原則是不能相容的,武官都會受到文官的壓制,在明朝兵部尚書下面最大的就是總兵,就像國防部長下面最大的只有旅長〈台灣已沒有師長〉,不論你戰功多大,只能加俸加賞,不得升官,而且管轄不得跨越另外一省,福建就是福建,浙江又是另外總兵的轄區。怕武官坐大叛亂吧!

  戚繼光之所以受到萬曆賞識,是因為受到張居正的提拔重用,當張居正被抄家鞭屍,他也受到連累削官。曾經有一位御史建議重新起用這位被罷免的將領,這一建議使得皇帝甚感不悅,這位御史還被罰俸三個月,戚繼光被劾罷官三年後仍不能見諒於萬曆。

  1588117日,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他在貧病交迫中離開人間,在他去逝之前,他的妻子已經遺棄而去,這位歷史上的名將竟然就落魄到這樣淒慘的下場。

  本書最後一位談的是李贄,他於1552年中舉人,是位自相衝突的哲學家,他曾在河南共城任儒學教諭3年,在南京和北京國子監任教官各數月,在禮部任司務5年,又調任南京刑部員外郎又近5年,最后才被任為雲南姚安府知府,時在1577年。在就任知府以前,他的官俸極為微薄,甚至不足糊口。只有在知府任上,才有了各項常例和其他收入,逐漸有所積蓄

  李好強善辯,不肯在言辭上為人所授,在做官的時候也經常與上司對抗。和耿定向鬧翻之後,他更為重視自己的獨立不羈。退休後按本朝的習慣,退休的官員被稱為鄉富,也就是意味著他仍然具有官員的身分,要受地方官的節制。地方官可以邀請他協助處理有關的事務,也可以邀請他參與重要的典禮。這種權利和義務,在別人或許會引以為榮,而在李則是精神上的壓力。他說:棄官回家,即屬本府本縣公祖父母管矣。來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擺酒席;出軸金,賀壽旦。一毫不謹,失其歡心,則禍患立至。剃發為僧,除了避免親旅的糾纏以外,擺脫這些牽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李是儒家的信徒。1587年以前,他已經按照儒家的倫理原則完成了對家庭應盡的一切義務。次年,他即自發為僧,時年六十一。剃髮的原因是他的環境已經允許他拋卻呆板、拘束的生活,得以尋求個性的自由發展。

  他的言行與著作不容於當時,後來被捕入獄,李贊在獄中以剃刀自刎,死後,被稱為犧牲自我。

  這本書談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宴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于創造或者習于茍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業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

  看完這本書,從更宏觀的角度,看見自身這個年代的迷障。但不知歷史的教訓,我們能記取幾分?實在不用中國來解放台灣,這個社會已陷入腐朽的危機,而不知自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龍哥的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